防护眼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在工业生产、医疗操作、科研实验等场景中,防护眼镜作为关键的个人防护装备(PPE),如同为眼睛打造的 “智能盾牌”,有效抵御各类危害。下面劳保会给大家详细介绍防护眼镜的功能、特点、适用场景和正确使用方法。
一、防护眼镜的核心功能
1、物理防护
• 防冲击:采用钢化玻璃、聚碳酸酯等高强度材料,可承受直径22mm、重45g钢球从1.3米高度自由落下的冲击,或抵御6mm钢球以190米 / 秒速度的高速冲击。例如,防固体碎屑眼镜通过坚固镜框和通风孔设计,防止金属屑、砂石等飞溅物伤害。
• 防刺穿:部分防护眼镜在镜框边缘增加防护侧翼,阻止尖锐物体侧向侵入。
2、化学防护
• 防化学溶液眼镜采用普通平光镜片和遮盖式镜框,可抵御酸碱液体或腐蚀性烟雾的溅射,适用于实验室、医院等场景。例如,医用防护镜需符合DB11/188—2003地方标准,防止患者体液溅入眼部。
3、辐射防护
• 防紫外线 / 红外线:镜片镀有金属薄膜(如铬、镍)或添加特殊玻璃材质,可反射或吸收紫外线、红外线。例如,焊接护目镜通过深色滤光片阻挡99%以上的紫外线和红外线。
• 防激光 / 微波:采用多层导电膜或高分子材料,针对特定波长激光(如 1064nm、532nm)提供衰减率≥3的防护,同时屏蔽微波辐射。
4、光学防护
符合GB14866—2023标准的防护眼镜需满足可见光透射比≥85%、散射光≤2% 等要求,确保视野清晰且无眩光干扰。部分产品还具备屈光矫正功能,可同时满足视力矫正需求。
二、防护眼镜的适用场景
1、工业制造
• 金属加工:防冲击眼镜抵御切削碎屑飞溅,如车工、磨工等岗位。
• 电力作业:绝缘防护眼镜防止电弧光灼伤,同时需通过阻燃测试(如 GB14866—2023 要求材质遇明火不持续燃烧)。
• 化工行业:防化学溶液眼镜配合全身防护装备,应对酸碱溅射风险。
2、医疗领域
• 手术操作:医用防护镜防止血液、体液溅入,需符合DB11/188—2003标准。
• 放射科:含铅镜片防护X射线辐射,镜片透光率需满足医疗设备操作需求。
3、科研与特殊作业
• 激光加工:专用防护眼镜针对不同激光波长(如 CO₂激光、光纤激光)提供精准防护。
• 户外作业:防紫外线眼镜(如遮阳镜)在雪地、高原等强紫外线环境中使用,镜片可见光透过率通常为 20%。
三、防护眼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1、科学选型
• 根据风险评估选择对应防护等级:例如,实验室需防化学 + 防冲击功能,焊接需防弧光 + 防冲击功能。
• 优先选择通过 GB14866—2023 等最新标准认证的产品,注意镜框标识(如 S 代表增强强度,F/B/A 代表冲击等级)。
2、规范佩戴
• 调整镜腿和头带确保贴合面部,带侧翼的眼镜需完全覆盖眼部侧面。例如,uvex i-guard + 通过可调节面部密封减少漏光。
• 屈光矫正型防护眼镜需同时符合眼镜光学标准,左右镜片屈光力差应<0.09D。
3、日常维护
• 用中性清洁剂和专用拭镜布清洁镜片,避免使用酒精或有机溶剂损伤镀膜。
• 定期检查镜片划痕、镜架变形等问题,发现破损立即更换。例如,3M建议每6个月更换一次防雾涂层失效的镜片。
4、存储与更换
• 存放于干燥、无腐蚀环境,避免高温(>60℃)导致镜片变形。
• 根据使用频率和磨损情况更换:例如,化工行业建议每3个月更换防化学镜片,电力行业每半年更换绝缘测试不合格的眼镜。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