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CIOSH 劳保会

第106届中国劳动保护用品交易会

2024上海国际劳动保护用品交易会

2024.4.25-27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距离展会开幕还有:

.
小时
:
时间
:

第106届中国劳动保护用品交易会

2024上海国际劳动保护用品交易会

2024.4.25-27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媒体中心 新闻中心 行业新闻 【安全防护用品展】守护生命“红线”!个体防护装备产业亟待提升

【安全防护用品展】守护生命“红线”!个体防护装备产业亟待提升

  安全防护用品展了解到, “目前,中国是全球个体防护装备产业规模增长最快的国家,国内个体防护装备产业规模每年以15%左右的速度增长。”1月7日,在市场监管总局召开的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提升三年专项行动计划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副司长陈洪俊说。
 
 
 
  
  安全防护用品展了解到,陈洪俊透露,以防护口罩产品为例,截止2020年底,我国口罩日产能从1月底1000万只提高到5亿只。据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统计,我国2020年向150多个国家和13个国际组织提供了防护服、口罩等大批防疫物资,有力地支援了全球抗疫。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个体防护装备产业仍存在一定不足,需继续提升。
  
  为此,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应急管理部办公厅近期联合印发了《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提升三年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专项行动),明确提出,到2023年底,进一步完善个体防护装备标准体系,持续提升重点个体防护装备产品标准水平,个体防护装备国际标准取得重点突破。
  
 
  我国个体防护装备“短板”突出
  
  个体防护装备(又称劳动防护用品)是保护劳动者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与职业健康所必备的一种防护装备,对于保护劳动者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免遭或减轻事故和职业危害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保护劳动者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和“红线”。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个体防护装备在标准、产品、检测和配备等方面依然存在明显差距和不足。”现场,陈洪俊直面问题。
  
  陈洪俊坦言,一是标准供给存在短板和弱项。随着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涌现,作业方式和复杂程度的调整变革,多功能化、集约化、智能化个体防护装备层出不穷,对标准的需求日益显著。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虽然我国个体防护装备产业规模大、市场前景广阔,一批民族品牌不断发展壮大,但与众多国际知名品牌相比,我国产品在国际国内高端市场份额占比小,部分产品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
  
  “三是检测能力和水平有待提升。”陈洪俊说,目前专业从事个体防护装备产品及技术研究的科研机构仍然较少,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现尤为明显,各大检验检测机构运力和能力明显不足,尤其是具备国际认可能力的检验检测机构严重缺乏。
  
  再就是企业配备水平良莠不齐。在2021年以前,由于我国个体防护装备强制性配备标准的长期缺失,导致个体防护装备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落地困难,企业不按标准配备的情况屡见不鲜。同时,日常监管力度也有待加强。个体防护装备标准落地的长效机制缺乏,有待形成常态化的个体防护装备配备情况的监督检查机制。
  
 
  提升标准 对产品质量问题“零容忍”
  
  安全防护用品展认为,标准关乎生命。“如安全带标准中的冲击力指标,若从业人员瞬间坠落,保护产品要把很大的冲击力吸收,通过柔性的装置刹那间缓冲压力,最大程度保护人体内脏等免受伤害,进而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国家劳动保护用品质量检测中心(北京)工作人员许超介绍,如果产品不达标,后果不堪设想。
  
  应急管理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邬燕云也指出,标准,特别是强制性个体防护装备标准,肩负着保护广大从业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后一道防线”的重要使命。目前,石油、化工、天然气、冶金等行业的4项个体防护装备配备强制性国家标准已于今年1月1日起实施,“这也是我国首批重点高危行业、领域个体防护装备配备标准,将为高危行业从业人员的个体防护管理提供配备、执法和监管依据。”邬燕云说。
  
  在市场监管总局质量监督司副司长王胜利看来,要提升个体防护装备质量,生产和流通环节也不容忽视。据介绍,针对安全帽、安全网、安全带、防护口罩等重点个体防护装备,市场监管部门近三年累计抽查1108家企业的1166批次产品,依法对抽查不合格产品及其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了处理,并向社会全面公布了抽查结果。
  
  “下一步,将继续严格监管,对以次充好等产品质量问题‘零容忍’,发现一批、处理一批,惩治一批、曝光一批,统筹个体防护装备安全发展和质量发展,力争将我国由个体防护装备制造大国转变为质量强国。”王胜利强调。
  
  以上就是安全防护用品展小编对于的介绍,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使大家对其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分享至: